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蕭平實 及弟子的佛學著作


讀完以後 您就知道洪啟嵩居士的書的內容是否如法了
佛法的真意對於人生的大道理 如何生 如何死 2500年前 就有人為此問題而傷透腦筋了後來乾脆 不要國家 不要王宮 遠離家人 6年深入各大外道學習 後來發現他們的方法與理論 都不夠完整最後離開外道 獨自在菩提樹下 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他就是 釋迦牟尼佛畢生花了49年 到處告訴人家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所留下來的話或演講紀錄 上萬冊 這就是佛經
所以 您不學佛法 就是浪費了您身為人類的機會要學佛法 這個網站送給您50幾本書 完全是白話 完全在網上就可以讀了
完全是作者10幾年來的演講 上課 的內容筆記出來的結果以及 他的學生們 因緣下的創作不用花一毛錢 如果您不學 就是浪費了您學佛的機緣趕快前去吧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0-9/book999.htm
~~~~~~~~~~~~~~~~~~~~~~~~~~~~~~~~~~~~~~~~~~~~~~~~~~~~~~~~~~~~~~~~~~~~~~~~~~~~~~~~~

                               洪啟嵩(師承陳健民上師):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四弘誓願的內容是:第一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緣於大悲心;因此,第二個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斷煩惱?因為要度眾生,也救我們自心,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第三是“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要修習法門,對治自己的煩惱,也來幫助眾生對治煩惱;最後“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才是無上菩提心。
  這邊我們所說的菩提心是“無上菩提心”。因為菩提有分“聲聞菩提”、“緣覺菩提”。阿羅漢證道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證悟則是“緣覺菩提”,只有圓滿成佛是“無上菩提”。
  菩薩的誓願本身有二個面向,一個是廣度一切眾生成就無上佛果,然後要幫助建設世間圓滿成為淨土。“四弘誓願”就是我們在佛前,對佛發願,請佛陀為見證,這稱為“披大誓铠甲”。你的誓願就是你度化眾生的铠甲,菩薩就是生生世世穿著這寶甲,在人間游行,不為人間的雜染所迷惑。願的力量是最大的,十方一切諸佛也是依誓願而行的。
  在密教中,誓願叫做“三昧耶”,當如來發願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已經不是一般生死輪回的身,而是三昧耶身。
  此後,我們的生命就是無上菩提的命,隨順願力而行,這樣的金剛心發起,就不斷了。因為諸佛會不斷的提醒你,菩薩也會策發你,所以你發了菩提心就是真的發了,這時候就如同穿上金剛铠甲,不會被煩惱所障礙。
  “四弘誓願”是菩薩共同的基礎,稱為共願,特別的願則是跟自己的生活背景相契合。藥師佛在過去是一位醫生,所以他就發願用醫藥來圓滿他的淨土,他不只醫眾生的身,還醫眾生的心,最後還讓大家圓滿成佛,這是藥師佛特別的願。這個願跟他的生命相應,跟他的生活相應,所以是極有力的,他每天在生活中實踐他的大悲誓願。所以醫生、醫護人員都可以以藥師佛為學習典范。像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就說明了藥師佛是怎麼成就的,這是他圓滿眾生成佛,莊嚴淨土的基礎。
  阿彌陀佛的法門,很多人念阿彌陀佛,卻不曉得阿彌陀佛的意義,阿彌陀佛發起四十八大願,創造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沒有痛苦,只有快樂的地方。
  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於世自在王如來前發起四十八願,發願創造宇宙中最莊嚴美好、快樂的世界。他參考了兩百一十億個的佛土,經過五劫時間的思惟,把這兩百一十億佛土中最莊嚴、最美好的地方,全部總結出來,然後創造了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可以說是超級的宇宙法界學校,讓法界所有的眾生都能來這邊學習。這所學校在宇宙的名聲,就像哈佛在世界一樣有名,大家都希望能去就學。極樂世界可以說是成佛保證班,來這裡的眾生一定要讓他圓滿成佛。如果有煩惱比較重的人,到了極樂世界,就先讓他在蓮花苞中居住修行。這蓮苞就像無菌室,完全沒有病毒染污,而且用身歷聲的教學,讓他念念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每天有化佛到裡面來教他,教到最後整個心的病毒都消除了,這時就“華開見佛悟無生”,才能真正見到如來。
  極樂世界寶池的水,可以隨我們的心而自動調節溫度,就算在池水中睡著了,水池也會調降到適當的高度,不會把人淹死。平常如果要上廁所,也不用廁所和抽水馬桶,地面會自動裂開,上好了就自動閉合,多好!
  極樂世界連音樂都是精心設計的,水聲、鳥聲、樹聲都會讓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如果我們地球上也以這種建築觀念來設計,那就太好了!地球上也可以有“極樂社區”、“藥師社區”,依照阿彌陀經、藥師經來設計,讓住在裡面的人,自然而然觀想極樂世界、藥師淨土,這不是很好嗎?
  這樣看來,阿彌陀佛可以說是“建築師佛”,是所有建築師的典范,他創造了整個法界最圓滿的生命環境。
  一個佛陀,他從發願到成佛,他不一定出家或在家,重要的是,他的修行會跟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跟他的文化合在一起,用他的文化和生活來實踐,這才是最究竟的佛法。
  網路中的覺性
  有的朋友從事網路資訊工作。網路上能不能修行?當然可以!
  現代人的生活和網路幾乎密不可分,但是這樣深入每個家庭的網路,傳播的核心系統卻是無明、原始的。彼此都想:“反正你不知道我是誰,我做什麼事都無所謂。”我有個朋友,有一次上網和國外的網友通信,談戀愛,談得很高興,對方自稱是位女士,在書信交流間也流露出文化氣質,結果兩人一見面,他才知道那個“女生”原來是個長滿絡腮胡的男人。他想起那些肉麻的e-mail,嘔吐了好久。
  他直問我這是怎麼回事?我告訴他,這是事實啊!因為網路是每一個人都隱藏身份,就像把臉蒙住,所以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網路就是這樣,所以整個網路是個無明系統。
  一九九九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到台灣時,發表了一篇“數位神經系統”,我就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覺性在數位神經系統中的地位”來回應。文中提到:“現在的網路系統都是模仿人類的內在系統,因為它跟人類越類似,我們用起來越方便,所以是向我們內在系統學習的。但是網路系統是沒有智慧的,因為生命的內在系統是無明的,所以網路系統也如此。”
  我一向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擁有使用電腦的聰明,卻還未具足使用電腦的智慧與悲心。但是問題在於這個力量一旦被開啟,就如同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無法再回到從前。既然這是無法反逆的潮流,我們就要在網路之流中,丟下覺悟、覺性的因子,讓它不斷的被復制。所以,許多好的、善的想法、事件,無我、空性的文字就把它丟到網路上去,讓它去發展。因為這個地方,有創造的東西,人家就會不斷的復制,那就讓大家復制,所以要盡量把覺性的種子丟到網路上去。
  在《華嚴經.世界品》中,就記載著各種不同的世界,有些世界是光聚成的,有些甚至是聲音形成的,有些是意念形成的。可見的意念上是有眾生、有世界的。網路就是一個例子。所以,世界的因緣,比我們印象中的世界,復雜繁復得太多了,佛經裡都已經清楚的記載。
  生活即修行
  我們的生活、事業,都可以讓其安住在覺性發展。這不是叫大家不要做生意,否則整個公司的員工怎麼生活呢?相反的,這是讓你能賺更多的錢,但是更有智慧。換一句話說,這是讓你不只是想賺錢而已。
  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你上班的地方就是你的道場,你的辦公室就是你的道場,雖然你可能很討厭你的老板或某些同事,但是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碰到這種人要怎麼辦?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此外,我們也可利用一些小道具;譬如,學阿彌陀佛的人,身上除了帶一張佛卡之外,後面可以寫著:“阿彌陀佛碰到這種情形時會怎麼辦?”例如有人跟你吵架,當你氣得要死的時候,怎麼辦呢?就把佛卡拿出來“阿彌陀佛碰到這種情形怎麼辦?”你想想看阿彌陀佛會怎麼辦?因為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那你就請阿彌陀佛教你念這部經吧!
  修觀世音菩薩的人也一樣,想想觀世音遇到這種情形時怎麼辦?有人說,這是不是太過貢高我慢?其實這不是說我們像阿彌陀佛、觀世音那麼偉大,我們是很渺小的,但是我們做他千分之一、百萬分之一,千百萬分之一的化身也好,學佛就從這裡開始。當我們經常這樣思惟,事情一定會更好。
  不管老板、同事對你好不好,問題是,我們還是要幫助他成佛。
  上班時,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的辦公室就是極樂世界,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甚至想像老板是阿彌陀佛。當我們真的這樣做時,人生完全不一樣了!
  極樂世界那麼大,你就把公司當成其中的一塊淨土,忘了也沒關系,隨時可以再提起,這一念提起,力量就產生了。除了公司之外,家裡面當然是極樂世界了,從佛陀的立場來看,誰不是佛呢?佛印禅師和蘇東坡的故事就很有趣,蘇東坡看佛印像一坨牛屎,佛印看他卻是一尊佛。所以我們不要把佛看成屎嘛,否則自己就是屎了。
  所以先生們要把老婆看成佛,你看她越不順眼的話,你就是看自己不順眼。外境是我們心意識的顯現。不但公司家庭如此,這個講堂也是現成清淨淨土了。這樣,我們的生活就自然跟佛法完全結合在一起,跟修行結合在一起。
  不論大家在生活上或修行上有各種各樣的因緣,我提出這樣的觀點,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增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受用。我一直認為“一生一會”,這不一定代表我是對的,但是我是很真誠的這樣想的。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居士,像《華嚴經述論纂要》的作者李通玄,就是一位唐代的在家居士。這部書是《華嚴經》最完整、最好的注解本。
  李通玄是在家居士,為唐朝帝室之後,後來他開始研究華嚴,他的講法跟法藏、華嚴宗都不同,但是他的重要性卻是不可思議。
  此外,李通玄也有許多玄奇,據說他要注解華嚴經的時候,有一次在山上碰到了老虎,他叫老虎幫他背經書,跟老虎一起步行。他晚上注寫注解,有時沒有亮光,他的口中還會自然放光。經常有天人去供養他,種種神異的事跡,說也說不完。
  李通玄不僅對後代的中國佛教影響很深遠,對韓國佛教的影響也很大。在韓國最大的宗派是“曹溪宗”,曹溪宗的開宗祖師受到兩個很大的影響,一是禅宗的《六祖壇經》,另一個就是李通玄。甚至到了明代,佛教都還受到他的影響,他自己沒有收什麼弟子,但是他的著作影響深遠。
  再講到近代的太虛大師,他甚至曾經想還俗,為什麼想還俗?他說不還俗不能弘揚佛法。可見他也認為在家居士是比較容易弘法的。
  而偉大的譯師唐朝鸠摩羅什法師,他也是在家人。雖然他本來出家,但是由於國王認為他的基因太優秀了,而被強迫取了十個太太,務必要他留下後代。我曾寫過一首<歎羅什>:“慚愧此身虧妙德,但取蓮花莫染泥。忍將千載傳家業,一生苟活有誰知?”這應該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寫照吧!
  舉這些例子,不是在比較出家好或在家好,出家、在家是因緣不同而已,我比較擔心的是各位在家居士認為:“在家很難修行”,我們要想的是“在家怎麼修行”,而不是“在家很難修行”。無論出家、在家,都是因緣法,真正學佛的核心,是將心中的煩惱去掉了,就開悟就解脫了。我們把這個因緣法,好好運用在生活中,好好讓智慧升華,這是修行的核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